第(3/3)页 “群峭碧摩天,逍遥不记年。拨云寻古道,倚石听流泉。花暖青牛卧,松高白鹤眠。” 逍遥而又自在的生活总是令人神往,可放弃惬意的生活甘愿享受清贫者又寥寥,不得不说有些讽刺。 秦子安站在十方山前远眺山顶,他并没有跟着人群去太昊宫烧香,而是径直走上了旁边一条小路。 偏僻的小路无人问津,厚厚的积雪覆盖其上,遮住了青石板羞涩的面庞。 他一路小跑上去,在一间茅草屋前停了下来。 秦子安笑着抚去额头一两滴汗水,向着屋里走去。 这是很难想象的,在这个年代竟然还有人结草为庐,茅屋前用栅栏围着的是一块菜园子,他第一次来的时候,老夫子曾在那园子里给他摘菜做饭来着。 推开房门,里面空无一人,秦子安熟门熟路的收拾做饭,晒干的萝卜特别的可口,是老夫子的最爱。 轻轻关上门,秦子安向着后山走去,后山是一处断崖,有一片瀑布飞涌而下,甚是美丽壮观,瀑布旁边有块巨石,老夫子平素就喜欢在上面打坐。 果不其然,当他过去之时,老夫子又盘膝在巨石上面,秦子安没有打扰他,独自在旁边练起了拳。 拳是老夫子教他的 十二年前,他突然昏迷了过去,院长将他带到各个医院都查不出异常,是老夫子的突然出现治好了他,随后将他带上了山,说是疗养一周。 他下山前,老夫子叮嘱到:“每过十二年的这个时候,你心脏便会出现一次绞痛,所以每次快到时间,你需得上山找我。” 这次秦子安因为临时的出差耽搁了他的行程,才没来得及上山。 “子苏,你来了” 从一开始老夫子就称他子苏,一开始还不习惯,成天逼着老夫子改过来,可后来渐渐也就不管老夫子怎么称呼了。 “老师,饭菜都要凉了,赶紧过去吃饭走,给你做了最喜欢的糖醋萝卜干。” “孺子可教也” 老夫子吃饭很慢,吃完饭菜收拾好已是入了夜,秦子安跟着老夫子来到了后山,天上繁星点点,老夫子与他席地而坐。 秦子安拿出小鼎递给老夫子,可老夫子并没有接,只是用一种难以描述的眼神看着小鼎,缓缓开口道: “子苏,你下山之后取江河之水置于其中,以左手鲜血喂养之,你想要的答案便能知晓。” “老师怎么知道我想要知道什么?” “一切皆有定数啊”此时的老夫子,不似寻常像个儒雅的读书人,反倒像旁边观中道士一般神神叨叨。 不等他再询问,老夫子已经问他:“子苏,山下学习多年,可曾知何为儒?” “不知” “人之所需便是儒,人不灭,儒家不灭,人若不存,儒家定亡。” “那夫子,儒与道有何关系?” “儒依道而立,道借儒长存啊” “我曾拜读张载先生文章,其所言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,甚得吾心!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,我辈儒生当为这天下,吐出心中不平气。” “老师心中不平之气为何物?” 老夫子没有答他,只是喃喃道:“世人不知儒,不寻道,只知求神拜佛,夫子啊,到底值不值?” 夫子突然站了起来,大声喝道:“天上白玉京,十二楼五城,仙人扶我顶,结发受长生,太白何在?夫子何哉!” 古稀老人就这样趴下痛哭了起来,看着突然像个小孩般痛哭流涕的老夫子,秦子安束手无策,他不是第一次见老夫子这样悲痛欲绝,却是第一次见老夫子哭泣,就算与老人相识了二十多年,他依旧一点都理解不来老人心思。 第(3/3)页